Yes i do !
套上求婚戒那一刻,開心到嘴巴都裂到腦門!
決定要結婚那一刻,真是覺得全世界我應該是最幸福的人!
開始準備搞懂訂婚/結婚要幹嘛時,好想逼老公吃掉戒指!
長輩都會告訴你,簡單就好簡單就好簡單就好簡單就好簡單就好簡單就好簡單就好簡單就好簡單就好簡單就好...聽一聽就好!
真的確定時間時,習俗跟兩家的堅持一堆鳥事就來了
===== 以下為訂結一起的流程 僅供參考=====
一、男方祭祖
男方在出發前往女家前,先在家舉行祭祖,將納聘所用的西餅、大餅各取一盒,陳列於祖先神桌前,上香告祭請列祖列宗說家裡要娶媳婦囉。
二、男方出發
訂婚當天男方由媒人、雙親及親友,攜帶聘禮(六禮或十二禮)放炮出發。
(第一台車:伴郎1號+攝影師/第二台車:伴郎2號+老公+老公表弟/第三台車:伴郎3號+公+婆+媒人)
同來人數以 6、 10、12人為佳應避免4、8人,而納聘車對隊一般為3輛車。
男方抵達時間應為戴戒指時間前一小時。我們看好戴戒子時間是早上10:55左右,所以男方在9點-10點間到達女方住處。
三、迎納:
(1)男方車隊到女方家前巷口時需“鳴炮”(1~2聲即可,不用一串,會被白眼),而女方也“鳴炮”回應。
(2)抵達後女方家幼輩(我的大弟弟)替新郎開車門並端洗臉水讓新郎洗手、擦手,新郎則以紅包答謝之。
※開門禮 :一般為200元~600元。聘禮在這時候一起搬下車。
四、介紹:
男方親友進入女方家,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先介紹男方給女方。媒人可講些吉祥話,以增喜氣,雙方親友也可藉此機會寒喧問候。
五、納徵/受聘:
(1)男方將聘禮搬入女方客廳將聘禮一一陳列。媒人居中將大小聘,金飾等交女方家長。女家接受聘禮賞予貢禮官紅包。
※ 大小聘 (小聘數目6萬,12萬 / 大聘數目26萬,36萬) 我們家是通通沒收,只有擺擺樣子
※ 貢官禮 ─ 由女方給貢禮官紅包,一般為600元~1600元。
※ 扛伕禮或車伕禮 ─ 由女方給扛伕的紅包,一般為600元~1600元。
六、奉甜茶:
(1)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新郎坐最後一個位置。
(2)準新娘在媒人婆陪同下牽引出堂,捧「甜茶」獻請前來納聘的男方親友,並由媒人一一加以介紹。媒人唸吉祥話祝福。
這時候就顯得出媒人的重要性了,好的媒人準備充足,句句吉祥話逗的大家哈哈哈,沒有準備的媒人,冷丫~想回收紅包!
幸好,我的媒人是PRO級的。
七、壓茶甌:
甜茶喝完,準新娘由婆人婆陪同再捧出茶盤收杯子,每收一個杯子男方要將紅包捲起放入杯中置於茶盤上。
新娘大豐收 $ $ 一整天結束後最開心的就是算這一大包
八、大小圓凳:
壓茶甌之後,戴戒指之前,準新娘由媒人婆牽出,坐於大廳中一高腳椅上,腳墊在小圓凳上,面朝外。
九、戴戒指:
(1)準新娘距圓凳後,戴戒指時間到時,新郎銅戒指與‘同’諧音取意“永結同心”。
據說,男女雙方交換婚戒時,不可順利地給對方套到底,以免將來婚後會被對方‘吃定’,故必須故意將中指一屈。
(2)準婆婆替新娘戴上項鍊,見面禮之意。
十、祭祖:
(1)新娘舅父點燭燃香,此時女方要給母舅“點燭禮”。
※ 點燭禮 ─ 由男方提供但由女方給,一般為600元~1200元。
(2)點〔排香〕兩對即為四份,女方父母及準新各一。
(3)媒人唸吉祥語隨之由女方父母拜神明、祖先,並告婚事以定,祈求保佑。
十一、女方回禮:
女方將退回的聘禮及回送男方禮品(稱回盛或壓盛)。擺入男方”行聘禮品“取出後的空盛內。
男方送來的聘禮,一般來說,女方只收一部份,並回贈男方相同件數的頭尾禮,同時亦讓男方攜回幾盒喜餅及禮香、禮蠋、禮炮一份。
=======訂婚假裝結束,車子在外面饒一圈,再上樓迎娶======
十二、迎娶+闖關 (後補文章)
十三、拜別/蓋頭紗:
新人與女方父母拜別,告戒為人妻應要互相尊重,女方請父母保重身體之類的話~ 爸爸蓋頭紗
oh~眼淚 愛哭的新娘要小心了,哭的稀哩花拉攝影師最愛,畫面最感動,但照片最醜!
爸爸蓋頭紗,下一刻 爸爸哭的比要嫁出門的女兒還誇張
十四、下樓回男方家+燃炮:
媒人婆牽下樓+米篩遮陽
※南北習俗不同,有人使用黑傘,但也有人說黑傘是肚子裡有”祕密”,所以我娘堅持米篩怕別人說一些有的沒的
十五、新娘丟搧+媽媽潑水
丟搧:新娘丟掉壞脾氣
潑水: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別人家的了,別動不動愛回娘家,我娘沒潑水,因為她覺得女兒就是女兒,娘家大門開開歡迎你
ps:別告訴我老公這張他沒張眼,我會被白眼
十六、告祖禮:
男方回家後要喝甜湯行告祖禮,告知已完成行聘納采之禮,並將女方回敬之喜餅分享親友。
喝甜湯
報告祖先,媳婦進門了
===== 結束~恭禧老公抱得美人歸 ======
結束繁瑣儀式快來大吃特吃,餓死了!
妝髮 造形師-Kristine peng:https://www.facebook.com/KristinePengMakeupArtist/...
平面 攝影師 她他工作室-李信:https://www.facebook.com/tataimage/?fref=ts